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99章 元后(2 / 2)

薛锦荔轻轻回握住太子爷的手,心想:太子爷就是太子爷,这么一碗长寿面,他也能扯到这么远去……

太子爷听完薛锦荔的讲述后,心里有了一个想法。他沉思片刻后,忽然道:“阿荔,你说得对。过于孤也应当亲自为父皇做一碗长寿面,以示孝心。”

薛锦荔瞪大双眼,这确实是没想到,太子爷的思维也太跳跃了吧,不是说君子远庖厨吗?但她仍点点头道:“爷若有心,定能做得极好。妾愿意在一旁帮忙。”

第二日清晨,漱玉斋的厨房内便忙碌起来。

太子爷身着便服,系着围裙,站在灶台前,一手拿着擀面杖,一手捏着面团,神情专注。薛锦荔则在一旁耐心地指导着他,不时地调整着面团的软硬和厚度。

两个孩子,二公子世尧和二姐儿元宜,也被乳母们给抱了过来。他们奶声奶气地围着太子爷和薛锦荔,好奇地看着太子爷笨拙地擀面。

元宜小手一指,脆生生地说:“父王,面团要圆圆的,不要扁扁的。”世尧则认真地模仿着太子爷的动作,虽然手上沾满了面粉,但眼中闪烁着对父王的崇拜:父王的手,可真大呀……

薛锦荔笑着抱起元宜,让她坐在自己身边,耐心地教她如何揉面团。世尧则站在太子爷身边,小手紧紧地抓着太子爷的衣角,仿佛在为父王无声地加油。

厨房里弥漫着面粉的香气和温暖的气息。太子爷虽然初次尝试,但在薛锦荔和孩子们的鼓励下,他逐渐掌握了做面的技巧。果然,精英人士在哪方面都不会太差吗?

当一碗热腾腾、色香味俱全的长寿面终于做好时,太子爷终于松了一口气。

即刻,太子爷就亲自端着这碗长寿面,前往皇上的寝宫。

经过试毒太监的尝试,当他恭恭敬敬地将面放在皇上面前时,皇上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。他尝了一口面,眼里仿佛有点动容,他不禁点头称赞:“这面做得真好,既有家的味道,又有子女的孝心。”

皇上当即大为感动,当即提笔写了一篇文章夸赞太子的纯孝。这篇文章不仅传遍了整个皇宫,还被送往了所有大臣的府邸。大臣们纷纷称赞太子爷的孝心,对太子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。

晚上,太子爷回到了书房,径直走向了内室,那里头别有乾坤——放着祭奠他母亲元后的牌位。

做储君是:喜怒不形于色,心事勿让人知。

自从母后去了以后,他甚少在人前提起她,“近乡情更怯”是一回事,他不愿意让人拿着他的母族做文章。

他静静地点上香开始祭拜母后,可能不太有人记得,今天,也是她的生辰。

他跪在蒲团上,屋里静悄悄的,一个人也没有,所有下人都叫他遣出去了,他闭上眼,掉下一滴泪。

在太子爷年少时,元后尚在世,她的慈爱如同春日的暖阳,温暖而明亮。

元后是一个端庄而温婉的女子,每当太子爷从先生处下学回到宫中,她总是站在宫门口,微笑着迎接他,给他送上一碗亲自做的莲子羹。

用完晚膳时,太子爷总会在元后的陪伴下,坐在宫中的小亭子里温习功课。元后很爱孩子,万事亲力亲为,她细心地指导太子爷的学业,耐心地解答他遇到的每一个问题。但一旦太子爷的注意力被外界吸引,比如远处的灯火或飘落的树叶,元后便会严厉地提醒他,告诫他身为储君的责任和担当。

有一次,太子在书房里读到一本关于燕朝英雄纪的书,他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吸引,忘记了时间。元后走进书房,看到太子如此入迷,她没有立即责备,而是轻轻坐在他身边,询问他书中的内容。当太子爷兴致勃勃地讲述起书中的英雄时,元后微笑着点头,然后话锋一转,问道:“你觉得这些英雄身上有哪些品质是值得你学习的?”

太子爷想了想,回答说:“他们的勇敢、智慧和坚韧不拔。”元后满意地点点头,然后严肃地说:“作为未来的储君,你也需要这些品质。但更重要的是,你要学会如何将这些品质用于治理国家,造福百姓。”

紫宸殿内,皇帝独自一人坐在御书房的角落里,那里的窗棂早已被厚厚的帷幕遮住,室内只有一盏微弱的灯火摇曳着。皇帝凝视着面前的几案上,摆放着一个精致的小木盒,里面装着一枚玉簪,那是元后生前最喜爱的饰品。

皇帝缓缓打开木盒,玉簪在昏黄的灯光下散发出柔和的光泽,仿佛带着元后生前的温柔与笑意。他轻轻抚摸着玉簪,眼中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柔情与哀伤。

他转身回到几案前,重新将玉簪放回木盒中,然后缓缓盖上盖子。他站起身,走到书桌前,提起笔,在一张宣纸上写下:“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自难忘”

写完这些字,皇帝将宣纸折好,放入一个信封中,然后吩咐身边的太监将信封送到元后的陵墓前焚烧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炫书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