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炫书吧>其他小说>始皇帝> 第341章世上只有妈妈好(2/2)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341章世上只有妈妈好(2/2)(1 / 2)

咸阳城西,这里有一座府邸,府邸牌匾挂着武襄候。

正是王翦的府邸。

在灭赵之后,秦王政册封诸多的武将,一口气册封了十几个侯爵。

在这些侯爵当中,多数是以食邑所在的乡县,作为爵位的称号。

可还有少数的侯爵,用其功绩,作为爵位的点缀。

武襄,功劳大,有辅助君王之能。

册封中,仅次于卫缭,功劳排名第二。

由此可见,秦王政对其看重。

册封爵位后,王翦却是相对的低调,食邑有专门的秦吏进行管理,每年收取一定的租税。

在平常的时刻,多数在军营当中行走,训练着军队,检查着各地的军务。

在闲暇时间,也多数闭门读书。

或是到农村当中,看望昔日的旧部,若是遇到困难的,给予一定的钱财。

很少参加贵族宴会,透明而低调。

正是休沐的时刻,王翦正在翻阅着兵书《六韬》。

六韬,是姜太公书写的,用姜太公与周武王的问答,回应着该如何打仗,如何用兵。

在兵书当中,《孙子兵法》是孙武送给吴王的,主要是提升着君王的格局和眼光,战略性的东西,大局性的东西很多,可战术类很少。

告诉着君王,战争不只是打仗,还是涉及到了政治、经济、后勤、外交、间谍、大势、布局等等。

《吴起兵法》,讲述是吴起带兵之道,里面战术性的东西很多,在用兵上侧重大胆与果断,把握战略时机。

这两本书,王翦皆是不喜欢,不是这两本术写得不好,而是不符合他的性格。

第一本书,侧重着战略,太高了,很多东西不是他一个臣子可以思考的;

第二本书,作战太过大胆,太过冒进,符合吴起的作战风格,可不符合他的稳健的作战风格。

当今的大秦,不论是在国力,还是军力,还是士卒数量,还是士卒配合,还是士卒作战经验,都是一等一的,都是辗轧着其他五国。

可谓是优势在我。

大秦不需要战略上的冒进,战略上的冒险,只需要稳扎稳打,不犯大错误,就能取胜。

在《六韬》当中,开篇借助钓鱼说着治国之道,说着君王品德,接着又是说着如何用人,如何确定这个人靠谱还是不靠谱,军队的编制,军队的训练,奖惩的原则,还有情报的传送,全民预备役,军队武器的配置,各种兵种的配合作战,各种地形下作战选择等等。

在兵书当中,《六韬》不一定比《孙子兵法》《吴起兵法》等更加的优秀,却是最为实用的兵书。

如何带兵打仗,如何当好百将,如何当好千夫长?

读了孙子兵法,吴起兵法等,可能心里面还迷糊着;可读了六韬,却是心中有了大概。

六韬,比起这两本书更加的适合中低层军官,属于手把手教你如何当千夫长。

翻阅很多次,王翦却是乐此不疲,沉迷在其中。

“父亲,不久前,咸阳有大的风雨在涌动!”

就在这时,王贲开口道。

“为父知道了!”

王翦平淡道:“那些人自找死路。大王对人真诚,对人热忱,赏赐士卒大方。可那些人还是贪墨,还是贪得无厌,还是忽略秦王的告诫,一次次违背秦王的法令,已经有取死之道。”

“真以为大王,是妇人之仁,真以为大王不会杀人!”

“在赵国大开杀戒的时刻,这是大王第一次提醒;在洛阳城,大开杀戒,这是第二次提醒。若是他们能醒悟,及时的压制住内心的贪婪,把粮仓的亏空,还有钱财的亏空,还有地方的上的不法等,清理干净了,大王也会网开一面的!”

“可他们倒是好,屡教不改,大王的两次提醒,皆是没有放在心上。等到大王的屠刀落下来的时刻,却是到处求情,想要让大王收回成命,这可能吗?若是大王收回成命,大王的威严何在?”

“到了现在,大王不得不杀,唯有杀才能维护君王威严!”

王贲说道:“可大王杀得人太多了,据说涉案的官员有三万多,其中一万多被斩首,两万多流放,这也太残忍了……这可是一万多秦吏。”

王翦说道:“杀得多吗?一点也不多,杀一個两个人,这叫杀人;可杀几万,几十万,那不叫杀人,只是数字而已。你也是军中的将领,在征伐赵国的时刻,斩首两万,斩首三万,这不是常有的事情吗?”

王贲说道:“这不是三万的黔首,这是三万的秦吏,最低也是亭长,杀得也太多的!”

王翦淡淡道:“大秦律法,大王之下,人人平等。秦法无法约束大王,反而是大王制定着律法。在大王眼中,黔首与士人没有什么区别,黔首与侯爵没有什么区别。大王要杀人,岂会在乎白起有大功。”

“反而越是有大功劳,越是名声显赫,越是危险。”

“若是底层的小官,还能走着关系,走着人脉,花着钱财,把死刑变为流放;可那些权贵,高级官吏,却是必须要死,唯有他的的鲜血,能威慑住一群人。杀鸡未必能吓住老虎,可杀老虎一定能吓住鸡!”

“杀一人而三军震,杀之;杀一人而万民喜,杀之;杀一人而君王威严立,杀之。”

“我王家有一些不肖子弟,违背秦法,必然死,你不要去走动了。”

王贲叹息道:“孩儿明白了!”

王翦说道:“大王为今日开杀,宁愿五年不对外开战,这样隐忍而稳重的人,没有那个臣子斗得过他。我们要做的,就是紧跟着大王的步伐,建立万世不灭的之功勋。”

王贲说道:“孩儿明白!”

接着,王翦又是叮嘱着儿子,不要去撩拨秦王的虎须。

在最近,清查贪墨的案件当中,王家也有一些旁支,或是远亲,或是一些亲信人受到牵连,陆续有人找上门,想要打通关系。

王翦的选择闭门不见。

……

“这就是秦王政吗?”

咸阳城当中,在一个府邸当中,李牧正在翻阅着报纸。

在报纸上,汇报着近期秦国的情况。

报纸已经发明了十年多了,可因为读书人数量有限,注定了报纸的受众人群只是那些秦吏,士人,权贵,还有少数的侯谍。

到了咸阳后,李牧时常翻阅着报纸,了解着秦国的情况,秦国的发展趋势。

报纸上,对于一些信息选择避而不谈,可李牧还是从里面提取出诸多的信息。

对于秦王政的形象,从模糊当中逐渐变得清晰起来。

对于人心把控,对于战局的把控,几乎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,在灭赵之战显示出他卓越的军事才华,强大的战略格局;在灭赵之后,并没有继续的开战,而是修生养息五年,恢复民力,显示出其睿智和冷静。

在赵国,却是大量迁移杀戮巨室,在秦国更是大量杀戮贪官,这是何等的愚蠢。

孟子曰:“为政不难,不得罪于巨室。巨室之所慕,一国慕之;一国之所慕,天下慕之。故沛然德教,溢乎四海。”

搞政治并不难,不要得罪那些大世家,只要得到那些贤明的,有影响的卿大夫的支持,就可以安稳治国。

可秦王政倒是好,所到之处,不断的得罪的巨室。

在很多人眼中,已经有暴君的潜能,这是何等的愚蠢。

“三年了,不知我能不能再回代郡!”

李牧微微叹息。

秦灭赵的时刻,秦王杀了很多人,可在救下他的时刻,秦王政却是不杀他。

那时,他以为秦王政想要招揽他。

可秦王政的回答是,大秦不缺少名将,多一个李牧,少一个李牧,无所谓。留下李牧,纯粹觉得李牧可怜。

对,就是可怜!

对赵国忠心耿耿,可最后却是被赵王要杀死,这是何等的可怜人。

于是,他就这样留在了秦国。

没有重用他,一直在咸阳养老,给予一些钱财,给予一百亩地,然后当着农民。

然后,秦王政就是忘记了他。

三年了,没有丝毫的反应。

李牧在松了一口气的时刻,又是淡淡的失落。

在失落当中,也在时刻关注着秦王政,关注着秦国的一切种种。

秦国,这是与一个赵国极为相似,可又是不一样的国家。赵国犯下的毛病,秦国也在重演着,秦王政在尽量避免着一切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炫书吧